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護理保健 >> 耳部護理 >> 長時間聽MP3致噪聲性耳聾 傷害不可逆

長時間聽MP3致噪聲性耳聾 傷害不可逆

  據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報告,全球有3.6億聽力殘疾人,占全球總人口的5.3%。聽力殘疾中50%可通過初級耳科保健加以預防和避免。初級耳科保健是預防聽力殘疾最基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徑。

  而在我國,共有聽力障礙者約2700萬人,呈增長趨勢,每年約增加聾兒超過3萬人。

  我們該如何保護耳朵、減少聽力受損?對此,光明網記者采訪了北京市普仁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醫師曹春婷。

  全身性疾病會引起聽力下降

  曹春婷主任介紹說,聽覺系統中的傳音、感音、聽神經及各級聽覺中樞的任何結構或功能的異常,都可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引起聽力下降的原因非常多”,曹主任解釋說,常見的原因有:外耳道的先天閉鎖、異物或大塊耵聍的堵塞;鼓膜的炎症、鈣化、各種類型的中耳炎、聽骨鏈先天畸形;噪聲、病毒感染、某些藥物,如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水楊酸類;某些有毒物質,如重金屬、苯一氧化氮、酒精等;創傷等,還有一些聽力障礙是先天的。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聽力下降,如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另外,人們到了老年之後,聽力也會自然下降。”

  提示聽力損失的八大信號

  曹主任告訴記者,出現以下八種表現要警惕聽力損失:

  1. 聽別人講話,能聽得見聲音,但分辨不清對方在說什麼

  2. 和別人交談時經常打岔。

  3、與別人交流時經常需要別人重復。

  4、周圍人總是抱怨您看電視或聽收音機時聲音太響。

  5、經常聽不到別人在背後叫自己。

  6、在一些比較嘈雜的公共場所交談或聆聽有困難(如馬路、餐館、超市、菜市場等)。

  7、經常聽不到或聽不清電話鈴聲或門鈴聲。

  8、在電話中交談有困難

  曹春婷主任提醒大家,如果出現以上表現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的耳鼻喉科進行檢查。

  聽力檢查最常用的是純音測聽

  曹春婷主任告訴光明網記者,目前醫學上以純音測聽結果為主要判定標准來判斷聽力損害的嚴重程度,以500Hz、1000Hz、2000Hz的均值為准,:

  1. 正常人:-10~10 dB HL

  2. 輕度聾:25 ~ 40 dB HL

  3. 中度聾:41 ~ 55 dB HL

  4. 中重度聾:56 ~ 70 dB HL

  5. 重度聾:71 ~ 90 dB HL

  6. 極重度聾:>90 dB HL

  噪聲是社會公害

  隨著近代工業的發展,環境污染也隨著產生,噪聲污染就是環境污染的一種,已經成為對人類的一大社會危害。

  噪聲污染對人、動物、儀器儀表以及建築物均構成危害,噪聲污染會對內耳的毛細胞產生損害從而導致聽力下降。曹主任表示,“原則上講,接觸噪音的時間越長會對聽力的影響越大,但每個人的情況會有所不同,會有一定的個體差異。”其危害程度主要取決於噪聲的頻率、強度及暴露時間。

  哪些不健康的用耳方式對聽力有損傷?

  曹主任提醒大家,以下幾種不健康的用耳方式會對聽力造成損傷:

  1.長時間的聽MP3,尤其是在嘈雜的環境中,比如公交車、地鐵中,為了聽清楚就需要調大音量來掩蓋住周圍的噪音,長此以往會引起噪聲性耳聾;

  2.經常到KTV、酒吧等噪聲較大的環境;

  3.長時間接聽手機;

  4.經常接觸一些聲音較大的樂器,如打擊樂會對聽力造成損害;

  5.熬夜、疲勞也會引起聽力問題,比如增加突發性耳聾的發生率。

  大多數噪聲性耳聾是不可逆的

  曹春婷主任告訴記者,噪聲性耳聾是由於長期暴露於噪聲環境而發生緩慢的進行性的感音神經性耳聾。如果在噪音環境中生活時間比較久,往往會有神經衰弱、失眠、性情急躁等表現。長時間的睡眠不好或者是噪音引起的神經衰弱的症狀,往往還會加重耳鳴和聽力的損失。“急性發生的噪聲性耳聾如果及時治療,有一部分可以好轉或恢復,但大多數噪聲性耳聾是不可逆的。”

  先天性耳聾通過孕檢婚檢,是否能篩查出來?

  據曹春婷主任介紹,先天性耳聾中大部分是由遺傳造成的,多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可以通過耳聾基因的檢測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並對他們進行婚育指導,進而有效地實現“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降低聽力殘疾患兒的出生率。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健康聽力 從初級耳科保健做起

  據了解,全球有3.6億人聽力殘疾。聽力殘疾中50%的人可通過適當措施加以預防,做

用藥不當小心變聾兒

  今年春節,哈市劉女士半年多沒見到的孫兒回來了,高興之余,劉女士用嘴親了孫子大耳朵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