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部常見疾病 >> 耳聾 >> 耳聾基本常識 >> 藥物性耳聾與遺傳

藥物性耳聾與遺傳

    我國目前聾啞患者約有1770萬,居殘疾人之首。耳聾分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在後天性耳聾中,藥物性致聾發生率竟占40%。而在藥物引起的耳聾者中,3歲前發病為50%,7歲前可達82%。其元凶是氨基糖甙類藥物,如鏈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與慶大霉素、妥布霉素及核糖霉素等,它們均能摧毀毛細胞與螺旋形神經節,以而使聽覺傳導系統受到嚴重損害,並導致病人耳聾。醫學家為了提醒人們重視,便將它們稱之為“耳毒性抗生素”。
   
    長期以來,人們總以為造成藥物性耳聾,主要由於用藥劑量過大、療程過長所致。但近幾年來,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不少病人的藥物劑量與療程,均在規定的范圍以內,卻依然在劫難逃。例如一位患皮炎的男性病人,僅注射0.5克鏈霉素,迅即發生劇烈眩暈與耳鳴,繼而聽力急速下降,出現耳聾等症,經追訪探明,他家祖孫三代竟有17人因注射該藥而致聾。又如9位母親皆因用了鏈霉素或慶大霉素而致聾,她們的17個子女中,竟有14人用同樣藥物而重蹈覆轍,其中一對攣生姐妹也未幸免。再如2位因藥物致聾的老太太,在她們的38個後代中有13人未逃厄運。其特點既具有個體易感性,又有家族聚集性,這是多麼觸目驚心啊!為此醫學家作了多年潛心研究,終於探明藥物性耳聾,系由細胞線粒體的遺傳基因發生變異之故。即家族的變異基因可能通過母親遺傳給她的子孫,使之具有潛在的過敏性,此稱母系遺傳。如今多為獨生子女,若不慎使用某些藥物而引起耳聾,造成終生殘疾,將會影響我國人口的素質。故不可等閒視之。

    為防患於未然,應用耳毒性抗生素需嚴格掌握適應症,嬰幼兒禁用。若療程較長,需定期作電測聽與腎功能檢查。一旦出現眩暈、耳鳴,應立即停藥。切忌將其用於流感、水痘、麻疹、肺炎等病毒性疾病。尤其當外婆、母親、姨母、舅父等母系親屬中有對某種藥物致聾者,說明該家族已具有高敏性,其後代均絕對禁用該類藥物,以策安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