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護理保健 >> 咽喉護理 >> 教師節 專家提醒過多用嗓小心聲帶小結

教師節 專家提醒過多用嗓小心聲帶小結

  2010年9月10日是第26個教師節,教師群體由於長期長時間用嗓說話,咽部組織容易受損,出現充血、疼痛、聲嘶等症狀。近日,武警醫院耳鼻咽喉中心開展“感謝師恩”的問卷調查中,共派發問卷100份,參與答卷的人群在12—30歲之間,均為到中心就診的患者,通過調查發現,85%的受訪者認為,老師嘶啞的語調和上課時清嗓的動作,讓他們記憶最深刻。

  武警醫院耳鼻咽喉中心董玉禮教授表示,聲嘶就是平時人們所說的“嗓子啞了”,這是耳鼻咽喉科接診中最為常見的現象。通常平日裡說話過多時,可出現聲音沙啞,其原因是聲帶肌肉過於疲勞而發生運動無力,不能使聲門完全關閉所致。長期的用聲過度容易形成慢性喉炎或聲帶小結、息肉。

  案例:女教師用聲過度後持續聲嘶半年

  近日,一名女性患者,從事教師職業,因用聲過度持續聲嘶半年到醫院就診。她表示,半年前持續用聲過多後,出現聲音嘶啞,病情呈持續性,時輕時重,每次過度用聲後加重,發聲容易疲勞,聲音干澀,同時伴有咽異物感和咽部不適,經常有清嗓動作,沒有吞咽及呼吸困難,曾進行過藥物及霧化治療,症狀有所改善,但是不久後又再次復發加重,於是到醫院就診。

  董玉禮教授通過詢問後表示,從該患者的主訴上看,她用聲過度後發聲,呈持續性嘶啞,病程較長,且沒有呼吸吞咽困難,沒有咽痛,因此可以與病程短、發病突然、多於受涼勞累後發生的急性喉炎區別。再進一步詢問,得知患者聲嘶發生於一次長時間用聲後,在周末或假期休息後,聲嘶明顯改善,假期結束上班後,又再加重。

  通過檢查發現該患者雙聲帶慢性充血、腫脹,這說明存在慢性炎症,且左側聲帶前中1/3處交界處,發現有綠豆大小光滑半透明樣的增生物,這是聲帶息肉的典型特征,這是聲帶負擔過重的結果。董玉禮教授建議患者,在藥物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可考慮手術治療。

  專家點評:用聲過度是慢性喉炎性疾病的誘因

  “用聲過度是慢性喉炎性疾病尤其是聲帶小結、聲帶息肉常見的誘因。”董玉禮教授指出。他坦言,教師、導游、演員、售票員等用聲多的職業是聲帶息肉等良性聲帶疾病的多發人群。

  長期的用聲過度導致聲帶表面過度摩擦,聲帶受損導致水腫和血液滲出呈炎性改變,基質呈水腫樣,血管擴張、增生和出血,形成慢性喉炎或聲帶小結、息肉。

  專家提醒:聲音嘶啞警惕惡性腫瘤

  一旦出現聲音嘶啞,切莫掉以輕心,雖然聲音嘶啞常因急、慢性喉炎而發生,經過適當休息和治療,可很快治愈,但值得警惕的是,聲音嘶啞也可能是惡性腫瘤的早期信號,尤其是年長者,特別是40歲以上男性,有長期吸煙史,且出現聲嘶時間持續較長的,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提防惡性腫瘤的發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咽部異物感 究竟什麼病?

  咽部異物感患者常能指明咽部異物感的部位在口咽和胸骨上窩之間,以喉咽部較多,咽部可

推薦:治療咽炎有效的食療方法

  咽炎分為急性、慢性兩種。急性咽炎,由於咽部廣泛紅腫,故屬“喉痺”的范圍;慢性咽炎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